1. 问题:
您说:“修行者”这三个字的份量很重。修行者是一意孤行的赴死者。
我有一个问题需要您解答:
修行中的赴死有两种,一是被动赴死,二是主动赴死。
一、我被下毒药了,在几分钟的弥留之际,我不恨,我不怨,我心甘情愿赴死,我愿意放下一切的一切,在身体极度折磨下,保持冷静与理性,保持对师父的,对十方诸佛的决绝的虔诚!我不承认我所经历的一切是真实的!我只想与师父永永远远在一起!然后,我死了。
二、明儿个我出门,在马路上溜达,看见一辆大货车在倒车,而旁边一个2岁的小娃娃突然挣脱了年迈的奶奶的手,跑到了大货车的盲区!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,我是救还是不救?
A.我救她,并且没有丝毫的迟疑,我奋不顾身地扑向她,把她推到了路边,她安全了,我被大货车碾压致死;我的灵魂没有苏醒,我的灵性更没有苏醒,最多去个天道,紧接着又是无尽的轮回,白瞎了跨越3000年的与您的相遇!
B.我只是非常激动地喊她离开,以最快的速度,告知司机。可是,来不及了,小娃娃还是活生生地被碾压在我的面前。于是,这一幕成了我余生挥之不去的噩梦与愧疚!深深的愧疚!我对不起我师父的教导,我维护了自己!是不是,我再怎么学法,都无法灵性苏醒了?
师父,我选哪个?
在什么时候,我可以,在任何的情况下去赴死?
师父,有没有完美的答案?
答:无论任何时候,无论任何环境中,能心甘情愿地舍己为人,这就是修行,哪怕今生的肉体因此死亡,灵魂一定可以借此“无私”的选择,善缘相续促使灵魂在天堂继续升华,直至觉悟成佛。
其次,赴死,没有主动与被动的区别;区别在于,无论主动或者被动面对死亡,内心没有对“自我”保护的企图,一颗纯真纯粹的真实心,直面死亡的坦诚,就是对神佛无限虔诚的供养。
2. 自我意识的核心,是内心认知。
认知背后是感知力,即“灵魂”。
感知,在安宁中消融了“所知”。
被魂魄淹没于感知中的“灵性”,
就会从感知的梦境中如梦初醒。
3. 就像阴影,无论装扮成何种形态,
阴影的摇曳永远不可能成为光明。
光明乍现时,所有姿态的阴影瞬间消失。
人类对神的理解,永远都是错的。
“理解”本身,就是背离神的证据。
4. 人,有人的世界。
共业相聚,相爱相杀。
神,有神的天堂。
爱与生命,光明辉映。
5. 天堂之光,是人类的眼睛无法“看到”的。
唯有灵魂的感知力,可以“窥测”到生命。
天堂之光,并非是肉眼可见的“光线”。
是类似于,心开意解时,恍然大悟的“明了”。
类似于,沉梦苏醒后,生命自残梦觉醒的清新。
生命本体,是未曾被形态所牵动摇曳的“无限”。
天堂之光,是纯生命所绽放的清澈纯净“自由”。
天堂中,未曾有思虑分别的发生。
因此,离分别疑惑,就是无限且完整的清澈。
清澈的生命,本身就是亘古不变的“光明”。
生命中,未曾有生死轮回的形成。
因此,不被身心意识触及,不受因缘境界蒙蔽。
本初不变易的生命,即天堂无尽光明极乐平安的“永福”。
6. 若能解脱当下,刹那中的分别。
你就是,过去未来十方宇宙,一切刹那内不动的永恒。
7. 莫名其妙地想起,二十年前听到的一首歌曲。
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这首歌的名字。
只是曾经深刻的体验,促使我想要重温一下当年的感受。
二十年前,是今生最困窘最落寞的时刻。
流落在成都,基本上是乞讨为生的状态。
在那种叫天天不应、叫地地不灵的绝望时刻,
那首不知名的歌曲,陪伴着落寞无助的我。
我想沉浸于当年的体验中,试图通过情感的回忆,唤醒心识中蕴含的场景。
却惊愕地发现:现在这具身体中的意识,与二十年前“我”的意识,
虽然依旧是同一个“意识”分别,
可是,意识之下的人格自我,“自我体验”,却是泾渭分明,完全陌生的两个人。
二十年前的“我”,就是心灵认知,对这具身体的细腻感受与执着。
二十年后的“我”,此刻的意识与当年的意识,是同一个“分别”。
可是意识之下,曾经与肉体感受结合得严丝合缝的“自我认知”,
此时此刻,已经荡然无存。
曾经占据了,心灵主体空间的“自我”,
已经彻底消失了。
取而代之的,是沐浴在天堂圣光中,清澈宁静的“知觉”。
处于“离念”,不受分别的,无限安宁“清澈”的状态。
这具身体,依旧是人类的形态。
这具身体,依旧有意识思维。
这具身体内,此刻却没有了,随着意识思维,而不自控地追逐意识的“自我”。
这具身体内,曾经被人格占据的心,
已经,不再被“自我”人格,所“活着”了。
不受自我体验蒙蔽,不被人格自我活着的“心”,就从人生梦境中睁开了眼睛。
这足以证明,修行并非是,建立于意识之上,思维观念的改变。
修行是,心灵的主观愿望,对自我体验的,改造与净化的过程。
当自我人格的,体验感受,被主观愿望的信仰所改变。
信仰内,决绝虔诚的纯洁信仰,取代了自我人格的索取。
这具身体内,随着人格体验记忆习气的消融,
也就同时消融了,承载自我认知的“世界境界”记忆。
随着过去世界记忆的消融,当下的人格“自我”,也就不复存在。
建立于过去习气记忆,而存活的“自我”逝去了,
也就没有一个,未来的“认知与感受”的自我,继续在生死中沉沦了。
这具人间展现的躯壳,这个人类的身体形象内,
是纯净清澈,沐浴生命光辉,觉受天堂圣爱的“感应力”。
神人有别,是生命蜕变的状态,而不是心意境界的“理解”。
8. 几千年来,数百亿灵魂,
罕有人,能穿越《心经》智慧,抵达涅槃。
短短260个字,却是魂魄无法跨越的天堑。
两年后,感应力“推开”感知力的,业障生死之门。
六年后,尊神的光辉,感应力取代感知力,天堂在人间呈现神迹。
十年后,觉知力呈现,宇宙终极意识,开始了融入法界空性的过程。
二十五年后,深山古寺,深涧佛刹,铜钟不撞而鸣。
世间佛寺,泥胎金身,像发辉光,辉映日月。
法界大菩萨的归位,是改天换地的赫赫威仪。
三界内,无论是“玉皇”,还是“城隍”,都跪拜于地,虔诚敬仰。
9. 成神,不是“你”成神了!
以现实人间中,自我为“神”的,都是神经病!
自我是业障累积,罪业相续,兑现的“业果”。
泥土,怎可变成光?
是脱落身心意识的,本来纯澈觉性。
觉照空性,脱落了意识身心的自我。
无生周遍,安宁解脱。
自在轻盈,平等接纳。
是,“成神”。
10. 对人间一无所取,秋毫无犯的清白。
对一切灵魂平等,无差别无私救赎。
是真神,在人间唯一正确的姿态。
11. 禅定中,身心内在,觉性普照中是一个宇宙。
感知犹如高度近视的人,戴上眼镜看世界的清晰。
感知内在的光,是生命呈现灵性,感应清澈明晰毫厘。
感应力就是生命,生命经久不息,光明完美无瑕。
因此,灵性的生命,是健康的。
人类的心意,是习气记忆的分别见,呈现出阴影的摇曳。
阴影是黑暗的,是变化的,是川流的,是疑虑表现着恐惧。
人类所谓活着的自我,是心识阴影川流的暂时体现。
阴影的变化,呈现出活着的困惑。
变换的阴暗,兑现出死亡的无助。
因此,心意人格,是疾病的状态。
12. 浓重的彤云遮蔽虚空。
彤云的翻滚形态,就是三界众生,唯一可见到的世界。
当彤云消散时,一片云彩的消散,露出一块虚空的清澈。
只要有一块虚空,在彤云内展现出来。
彤云,就不再是众生所能见到的唯一。
虚空,可不是虚空相。
虚空,是无生清澈的“空明性质”。
空性,是整体,是无限也是圆满。
于是,透过来的这块虚空,就圆满呈现出空性的性质。
空性,无生无灭,无染无挂,无漏无碍。
于是,渗透在彤云内的虚空,
就是,彤云中圆觉普照的庄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