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法语

 

 

 身幻即菩提,空镜心无生。无挂何曾拭,亦尘亦如来。

 

 生生无所生,灭灭性无得。身幻心无挂,生死性如来。

 

——新浪微博2016-03-08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知境为心,知心为空,知空为无二双融。

 

——《无染觉性一》讲法(2016-09-12)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我不是这具身体,也不是认知身体的自己。

静默中,接纳身心与意识,并非是“我”。

 

我不是知觉记忆,也不是感知体验的自己。

安宁中,温暖的幸福光明,生命丰盈永恒。

 

我不是觉知存在,也不是身心内的状态。

清净中,无限慈悲的平安性,未曾发生。

 

——《心咒》(2022-03-09)

 

——————

 

《佛性》

梦即梦中人,心幻性无生,

佛性随心显,如去亦如来。

——第09辑-4首亲诵合集(​2023-07-26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人生,是灵魂蕴含的习气记忆,在能量聚合现象上,投射出的“想象”。

 

心,放在身外,则看到现象世界。

心,执着身体,你感知到了自我。

心,体验自己,你体验到了思虑。

心,放在觉知,你觉照到了生死。

心,进入空灵,心与宇宙灵犀相知。

 

心,融入不可“知”,全能全知的永恒生命,在无限灵性内苏醒。

生与死的洪流中,根本就没有一个不变的“自我”。

是何种因素,塑造出自我的人生与世界?

 

是自我维护的恐惧感,凝固心意,体现出自我的“活着”。

对活着的体验,凝固了心识恐惧。

身心内,随活着“因素”的消逝,是我们认为的“死亡”。

 

心灵,是内在当下静默中,一抹疑虑所滞留。

滞留背后,永恒之爱,未曾有过心灵的恐惧。

无限无尽的安宁中,生命是亘古不变的灵耀。

光明内,未曾有过“活着”的疑虑,未曾发生“死亡”的恐惧。

 

生命解脱了意识,是心灵不可触及。

灵性超越了感知,是习气无法浸染。

 

不被存在,不可思议,不可言说,未曾发生,周遍圆满是心体之本来。

即心离心,即相离相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心是性的妙用,不变随缘。

 

心是性的倒影,性是心的源头,随缘不变,清净随顺,生死自在,心是性的圆满。

性是心的性质,心是性的表现,性不可得,性无所得,性究竟空,性是心本来面目,清净圆满,庄严十方。

 

是“名”如来。

 

——《心》(2023-10-20)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《心经》原文

 

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
 

舍利子!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、想、行、识,亦复如是。

 

舍利子!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,空中无色,无受、想、行、识;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无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;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;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;无苦、集、灭、道;无智,亦无得。

 

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罣碍;无罣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
 

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、是大明咒、是无上咒、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实不虚,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。

 

即说咒曰:

 

揭帝 揭帝 般罗揭帝 般罗僧揭帝 菩提 僧莎诃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菩提本无树,  明镜亦非台;

本来无一物,  何处惹尘埃?

 

———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

 

 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