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师的恩典(节选)
(室利·悉达罗摩湿瓦·马哈拉吉 著
室利·尼萨迦达塔·马哈拉吉 记录)

对上师的虔诚很重要。感受到爱或感觉到与某人相连,这是至上真我的标志。

尊重一切也是至上真我的标志。如果老师是合格的“毕业生”,那么学生也有可能成功毕业。同样地,只有当上师是彻底觉悟的,弟子才会彻底觉悟。弟子应该完全是虔诚的,无有所求、忠心耿耿。没有对上师的信心,无形无相的“那个”便无法被领悟。领悟无形无相的“那个”,其标志是对世俗生活的漠然、对亲朋好友的平等,以及对“我是我上师的孩子,我的上师是我的神”的信心。
对此深信不疑的人,就会证悟梵。

为什么要重申对上师的信心是真正觉悟的最重要的标志?因为有人说:“我与梵是一体的,我不需要虔敬于人形的上师或神”,这样的人就被称为聪明反被聪明误。有这种想法的人,从根本上是错误的。他在世俗生活中不会成功,在灵性生活中也不会成功。对于一个有智慧、有学问的好弟子来说,灵性生活中没有比上师更高的东西。顾家的男人只会崇拜自己的妻子,他深爱着她,而一个好弟子则深爱他的上师。追寻灵性生活的求道者,其行为与世俗之人不同。他会说,如果我的生命得到拯救、如果我得以了悟真我,我将继续崇拜我的上师,否则,我死了更好。这样的弟子获得了最高的智慧,肯定能证悟梵。求道者应该有规律地每天唱颂拜赞歌,并坚持固定的修持功课。在崇拜比自己更伟大的人时,不要自甘渺小,但也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。不虔诚的人,不会获得最高的智慧,而没有智慧的人,也得不到上师的加持。若得到上师的加持,泥土也能变成金子;若没有上师的加持,金子则会变成泥土。

有一个故事,讲了当一个人得不到上师的加持时,会发生什么。过去有一位弟子,他曾很恭敬地侍奉上师,之后,他入世修行。在游历的过程中,他来到某个国家,在这里,所到之处他都受到了盛大的欢迎。久而久之,他的名声传到了皇宫,宰相和国王都请他到皇宫里说法。他们出来迎接这位弟子,怀着极大的尊敬把他迎进皇宫。很短的时间内,弟子的名声就广为传播。上师得知这件事后,就去了皇宫,在众人面前向弟子显露出了自己的到来。弟子坐在那里,享受着他所受到的尊崇,但当他远远看到自己的上师时,他因为自高自大并没有起身迎接,也没有向上师行礼。上师看着这一切,微笑着,然后从那里消失了。即便这样,弟子当时也并不在乎。随后,他考虑到国王非常敬重自己,就主动给国王戴上了一个花环,以示相互尊重。当花环戴在国王的脖子上时,国王全身升腾起一种燥热,国王请求弟子帮他解除麻烦,但尽管弟子试了各种办法,国王还是痛苦难当。于是,国王就把他赶出了皇宫,当人们知道这件事后,也把他也赶出了这个国家。他所有的地位和荣耀都没了。因为得到了名声和拥戴,他侮辱了自己的上师;他放弃了对上师的虔诚,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身体的骄傲。

无论发生什么事,都不应该放弃“对上师的虔诚”,即便收获了荣誉,也应该把它献给上师。还有一个故事,说明了在一切众生中都有着对真我的感应。有一位上师,他的弟子曾经用鞋击打过国王,当时,藏在国王头饰里的一条致命毒蛇立即窜了出来,逃走了,而国王得以保全性命。这位弟子随后受到国王的礼遇,国王也成了那个弟子的追随者。


但在这个王国里,有一个人公开地反对那位弟子,因此他受到了惩罚。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,既然上师是所有人的依怙,弟子便不会恐惧任何事情。然而,若得不到上师的庇护,谁都说不清会有什么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。在上师的保护下,故事中的弟子取得了胜利。在《罗摩衍那》的故事中,猴王征服了斯里兰卡,但靠的是谁的恩典,谁的力量?
当然靠的是神,即室利·罗摩的力量。
这就是上师加持的伟大,上师的加持力是巨大的。对一个得到了上师加持的人来说,要走出这片世俗生活的海洋并不困难。上师是那种“神力”的赐予者,透过它,一切事物,包括所有的罪业和功德,都会被焚烧并化为灰烬。那些总是怀疑的人,不会到达天国的居所,也得不到解脱。事实是,获得了“真我智慧”的人,并不缺乏信心,他的信心会一天比一天增强。他是真正的虔信者,他一想到上师就会因爱而落泪。即便是来自上师家乡的微风,也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;即使是伟人的狗也受所有人尊重,同样地,上师家里的宠物狗也必须尊重。

一个人所有的名声、成功和影响力,都取决于他的虔诚。在灵修方面,没有什么可以与“无有所求的虔诚”相比……

 

老师批语:好文章。(过去留言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神之虔信者的舒适王座(节选)

(室利·悉达罗摩湿瓦·马哈拉吉 著
室利·尼萨迦达塔·马哈拉吉 记录)

忽视对人形上师的虔敬,这样的人其智慧(Jnana)无法保持强大和持久。对这样的人来说,欲望会拥抱外物客体并与之认同,相应地,就像外物客体无法持久一样,智慧也不会持久。藉由每天在寺庙中观瞻(darshan,达善)神像,虔信者得以从一切外物对境中摆脱出来。若与外物对境纠缠在一起,智慧便会变得混乱。因此,为了给它安上一个坚固的锚,应该要适当地从事“有相虔敬”(SagunaBhakti),比如对上师或神的形象进行敬拜。这种“有相虔敬”不应该中断。如果虔敬还能与“无所求”结合,那么就没有什么能与这种类型的虔敬相比拟了。
无有所求地践行虔敬,这被称为真正的“力量”。若期盼获得一些成果,就等于是希望能从虔敬中得到一些好处。欲望是与它的目标相匹配的,但“无所求的虔敬”甚至不是为了获得“真我智慧”。
即便在认知了真我之后,还仍然继续从事例行敬拜的虔信者,是真正伟大的。如果“无所求的虔敬”能与“梵明”相结合,那么虔信者甚至比诃利(毗湿奴)和诃罗(湿婆)还伟大。除了对“梵明”的渴望之外,其他任何欲望都意味着心有所求。

有些人表面上表现出虔敬,还说自己是无私的,但欲望却仍然隐藏在他们的心中。当神赐予这样的一个人恩惠时,会发现,他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了!这样的信徒绝对是有私心的。需要再重申一次,即便在了悟了真我之后,还仍然继续从事“有相虔敬”,比如敬拜、礼拜等的人,是真正伟大的。只有真正强大的虔信者,才能做到这一点。有些人,在了悟了真我之后,意识到没有什么可证悟的,因此问道:“有何必要继续实践‘对上师的虔敬’呢?”当然,没有人会在行动时完全没有理由,但一个即便在了悟真我之后还仍然继续从事敬拜的人,是真正伟大的。诚然,带有某种欲望的虔敬也会收到该有的效果,但通过“无所求的虔敬”,人就会与神合为一体,这意味着他成为了至上真我(Paramatman)。

请辨别清楚,成果会是什么、谁是主导者、谁产生出了那个成果的;要了解清楚,谁是更优先的那个,谁是真正的主宰。虽然我们说,“无所求的虔敬”或“无所求的修行”更优胜,但若实际上做不到的话,那至少应该在精神上做到这一点。“无所求的虔敬”才是真正的力量。即便一个人只是拥有了一个防止被蝎子咬的咒语,但为了保持它的力量,此咒语也必须被一再地持诵。同样地,一个已经完全了悟到梵的人,也会继续虔敬于上师。我们尚且不能确切地说出一个人有多大的力量,那我们又怎么可能说得出神的“力量”其限度何在呢?那种神的“力量”,是不可思议的,对任何事情,“他”都可为、可不为,“他”也可以做出违反常规的事情。

最终,凡是被创造出来的,都终结了。
这意味着任何可被利用的,都已经结束,但是当一切都结束之后,仍然有更多的“力量”保留了下来。留下了多少呢,那是无法估量的。所有的神力、所有的力量,都是通过“无所求的虔敬”而获得的。上主黑天被他的信徒们问道:“主啊,你的力量有多大?”黑天说:“我说不上来,我不知道。只有‘我的虔信者’知道。‘我的虔信者’让我得以了解‘我的力量’。当‘我的虔信者’遭遇灾难时,‘我的力量’便会为人们所知;‘我的力量’只有通过‘我的虔信者’的信心,才能彰显。”

“梵明”已经阐述了出来,被阐述清楚了。人们不能妄下结论,说有谁会让它复兴,还复兴到了某种程度,或者这种复兴将发生在未来的某个时代。这些都是推测不出来的。若掌握了“梵明”,与之相应地,就会拥有关于它的体验。谁将以何种方式或在何种程度上掌握“梵明”,这些现今还不确定。然而,有一件事是肯定的,那就是对上师的虔诚,或者说“有相的虔敬”(对有相之神的虔诚,SagunaDevotion)是“梵明”的养分。只有那样,大地上才会有真正智慧的力量产生。

每位虔信者的虔诚之力都是不同的,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坚定和虔信的程度。这就好比,虽然大律师有很多,但每位大律师都各有各的名声和知名度。心无所求的虔信者,他将无需付出任何努力便能彰显自己的威德,神亲自赐予了他美名。只有不圆满的东西才有表达自己的愿望,而“那个”是完全圆满的,“那个”本就具有内在甚深的宁静和喜悦。圆满者就处在圆满之中,没有任何欲望,“他”表现出来的所有虔诚的行为作风,都是不带欲望的。

有一个关于圣人马希帕蒂(Mahipati)的故事。据说他的妻子把他的长袍披在了一具死尸上,结果那个死人又活了过来。由于这个神迹,马希帕蒂名声远播。在灵修上,平时你应该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觉照,警醒自己:不要接受他人的礼拜,因为大海永远不会干涸,但小罐子里的水很快就会蒸发殆尽。如果有人敬重你,就把这看作是对你上师的敬重。你的资金(福报)很少,所以,要通过认识到一切都只属于你的上师来增益它。当资金足够了(具足了上师的圆满),你就稳当了。

 

老师批语:这是圣贤。(过去留言)

老师:这个人是证悟之人,境界已经很高了,文字背后有超越了生死,八地与九地之间的,纯生命纯光明的智慧气息。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