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过去单位同事,发了一段鸡汤,名曰:生命物语,大意是,人始终有正心正念正觉,就天堂可以去、地狱可以去,人间可以去,可以接受各种误解、诋毁、羞辱,始终以善念善意对待他人。

个人认为,如果没遇师法,读到这些鸡汤文,还觉得挺高尚的,能做到这些不容易?刚才看到一段网红意公子的视频,她在给大家讲《金刚经》的善护念,好多人留言在赞赏。想想普通人,他们认为善、无私,就是对人最大的褒扬。甚至有人认为,我能付出最大的善意,我能公正对待所有人,这也是在修行了。

 

记得很早之前,我曾在群里提过一个问题,就是自己特别容易感动,看到别人帮助了谁的新闻,我都会热泪盈眶。师当时有个回复,保持住,并深入下去。我现在理解,善是基础,是给自己积累福德资粮的台阶。但这段时间,反复听《人格》讲法,却有了不同的感受。

 

师说:“愤怒不可怕,知道吗,怕的是怨恨。怨恨一定有一个主观的人格自我在里面,就是‘我恨你,你伤害我了,所以说我对你很记恨’,这种记恨就会形成地狱的。” 

 

师提到的怨恨,会形成地狱,我觉得对我而言,已经形成了很多层的地狱了,他人的触动,我的不满,因个人立场的不同,怨恨的浓度、深度亦不同。

 

话说善良,因为我崇尚行善,也多为他人提供各种便利,当我受到伤害时,我的第一个反应是,我这么善良,你们怎么忍心伤害我?于是我自己会找出各种理由,证明自己是善良的,心里边在翻腾,随之而来的,就是善良的小我,愤愤不平逐步升级,慢慢堆积出怨恨的情绪。所以,善良,于我而言,是个人的处世定性,可是细想,不是绝对的善良,真正的善良,哪会那么经不住考验,别人伤害自己,就受不了了?我今天意识到的,我的善良,有过去的因,同时,也是这一世小我恐惧的装饰。还有一点,我常常用我善良的标准,去评价他人,不合我的善良标准了,我的心里就会心生排斥。自己好事没少做,不经意间会变成下意识的行为,甚至有很多时候,变成了管闲事的作为。自己觉得做好事呢,有时是多此一举,有时是在对抗因果。

 

以前学法忏悔时,忏悔的都是自己负面的情绪、行为,慢慢在学着践行宽恕,可是宽恕的,也大多是自己宽恕不了的,对自己造成比较大的情感波动的人和事。而《人格》讲法中,师告诉众生,正面的也要宽恕,祂从心里多次泛起对那个孙魔的厌弃,开始找因由,发现自己人格的无私、正直,是阻碍天堂光明的一堵墙。祂说:“宽恕这个正义的我,宽恕这个无私的我,宽恕这个纯洁的我,宽恕这个在人世间大公无私、行使正义的我自己。” 

 

这一段内容,我个人觉得特别震撼,以前我们很多人都有善良无私的一面,放在常人的群体里,是绝对的好人。这种好人心念,无形中给自己塑了一个框,约束了自己,分辨了他人。按着这些个约束,管束行为,也形成了心念的挂碍。

 

圣言:“正直和无私,怎么去释怀呢?因为正直和无私的根本啊,是在于对分别的记忆。就是当你记忆了‘对的’,记忆了‘对的’这种内涵、境界、概念,形成的这种心灵的凝固感,才会有了‘正直’的体验,才会有了‘无私’的心灵的状态,这两者都是心识的凝固感。” 

 

我脑子里出现了那些以做公益做慈善,代替修行的人。我想这些人细微的心念,可能就是付出后,对自我的肯定?久而久之,那种认为我比谁都善良,我比谁都无私的心,给自己下了定义,也把自己固守在定义里,像是钻进套子里的人?

 

有一点必须明确,善良、公正、无私,在人群中,与人相处,遇事行为时,是必须要坚守的,师宽恕的是人格底色。我们离那个境界差得很远,但是要知道,人格底色,善恶分明,都是分别与挂碍。宽恕,不仅是外在的境,给自己造成的涟漪,包括要宽恕人格构成中的一切心念。

 

圣言:“不光是欲望的心,需要宽恕;包括正直的心,也需要宽恕;包括无私的心,也需要宽恕。换句话说,在天堂当中,没有人性的;天堂当中,有的只是生命。祂既没有人性,也没有神性;祂既没有所谓的三界六道当中的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也没有天人、阿修罗,也没有人类。天堂是不被众生生命境界所割裂的,完整永恒的光——那是天堂。” 

(文中引文皆出自心灵疗愈《人格》2024-04-10)

 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