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

修行者见“祂”的次数如下:

第一次,是在2001年7月16日,在身心意识处在“休克状态”的刹那间,“祂”突然苏醒,粉碎智慧形成的法界庄严,从三界六道一切时空中解脱。

第二次,是2022年1月26日,当修行者人格意识沉迷于爱的内涵与表现之中,“祂”以超越了生命灵性的恢弘庄严,呈现出巍峨浩渺、赫赫威严的究竟平等慈悲,将修行者从灵的境界中唤醒。

第三次,是2023年5月13日。修行者生平第一次,在日常生活里完全融入了“祂”。身心脱落,心识粉碎,慈悲浮现,庄严威仪。

第四次,当修行者以牺牲自我的“大无畏”勇气,心甘情愿法身慧命被邪教毁灭,也要去拯救无力逃出地狱的灵魂。这颗平凡朴素,却干净至极的“无私心”。就是“悲能”的“祂”,救赎了人格的我。

见 2022-08-11

心灵见到了世界,见世界的心灵中, 本无心识能见的动机,也无意识分别的所见。 见只是见,不被所见而蒙蔽,不被能见而牵动。 见无所见,不被自我所分

融 2022-09-23

从思维中,苏醒意识(内省) 从意识中,苏醒人格(心愿) 从心愿中,苏醒自我(认知) 从自我中,苏醒灵魂(知觉体验)

涅槃 2022-09-23

2022年9月23日 知道,就是“世界”。知,是见性;道,是体验。知的见性,被道之体验落实,体验牵引见性,凝聚形成认知,认知就是心识思虑,思虑心,

厚度 2022-09-27

慈悲,是终极实相,唯一实相,究竟实相。 宽恕,是终极道路,直达道路,究竟道路。 这两句话,是我三十年修行经验,以生命凝聚的心髓精华。

推进 2022-11-26

问:在不同时期的文章中,对“五蕴六识”名词概念的解释,内涵是不尽相同的,甚至在概念逻辑上是相互矛盾的。 答:因为,我是真的啊!我真实地走通了,人类

边界 2023-02-21

我很久都没有情绪失控了。当情感欲望凝聚成具体的境界时,虽然潜意识中觉得不对,可是,当时的状态中,被欲望推动的意识,却能找出来一堆的借口,继续推进欲望的蔓延。

相望 2023-03-21

对修行者而言,世界分为两层。 物质形态化的,与纯精神化的。 人类身体,意识心思,人格自我,思想记忆, 以及所处的物质现象世界,统统归为物质

佛相 2023-11-19

“奇哉!奇哉!云何如来具足智慧在于身中而不知见?我当教彼众生觉悟圣道,悉令永离妄想颠倒垢缚,具见如来智慧在其

悲能 2023-12-23

原始面目的“祂”,是“悲能”。三界六道有情众生的,生命

推恩 2023-12-24

48岁之前的修行,是人格意识的“人类”在修行。人格核心是“想阴”,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