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识本是一体,依功能差别而划分,一体的觉知,形成八识的过程,就是心灵迷惘渐变所成。

 

以下是个人心得体会,未必正确,写出来请老师和师兄鉴察,倘有错误,请指出让我修正。

 

真理是唯一的,宇宙之间不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真理,依据不同方式来表达,而本质不会有二。唯识教义,是从识性的角度来阐发,强调唯识无境,万法唯识。识分八识,又名三能变,第八识叫异熟能变,第七识叫思量能变,前六识叫了别能变,能变的八识,变现宇宙万法。

 

从上往下来说,觉性一念困顿,而成存在。存在即觉知。觉知即是第八识,阿赖耶识,此时是单纯的觉知,而随着觉知对自己的辨认,就开始有了存在的沉淀。由此渐进的堕落,乃次第成了知觉,见性,思量,认知,体验感受,意识思维。这是老师体系的觉知沉迷过程。如果参照唯识,学习了解,我做个个人理解,阿赖耶识,在对于自我分辨中,形成了习气种子,由这习气种子,产生了,末那识。末那识以思量为性,而且是恒常思量,它思量什么呢?它恒常以第八识的见分为自我,而这个第七识其实本来就是第八识自身无明。第八识的见分是什么呢?即是自己本身觉知功能,觉知对自己本身觉知的确认形成了末那识,因为从唯识来说,末那识和阿赖耶识恒相为伴,不相分离,我执破后,法执未了,也是末那识所执持,直到十地菩萨,消融最后法执习气,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,才真正清净转化。由此,我参照老师教法体系,而对照体会,老师说过,行阴流是觉知对光明生灭的辨认,这种微细辨认,以唯识来说,即是末那识对第八识的相续思量,此时行相微细难知,随着思量的延续,经验妄想不断不断地累积聚合,行相开始具体,四大烦恼染污,就开始成为了生死轮回的核心,以思量心为根本的轮回模式也就形成了。

 

第七识又称染净依,是生起前六识的所依,一切六识的升起都需要以第七识为根本,所以第七识的我执染污导致了前六识成了有漏性质,一切造作都成为了生死因。

 

第七识作为第八识和前六识的连接和纽带,作用强大,地位重要,上传下达,都不离第七识,它具有抉择决定的能力,而前六识只是执行者,前六识中,第六识最强大,功能作用非常强,能遍缘一切,所有的逻辑思维、分析、造作都是由第六识左右,而前五识只是了别而已。由此,生死轮回根本,就是第七识和第六识的合作互动,造作善恶业力,而成生死轮转。

 

老师教法讲,想阴即是心意相续,心灵即是思量心所凝固的认知体验,第七识和第六识的互动本质即是心意相续,而心意相续,这个鲜活的心灵运作模式系统,之所以鲜活,就是因为体验感受,为人生世间,描绘了色彩。

 

五蕴指的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五蕴构成了身心,这里面,五蕴是有次第性而不可增减性的,五蕴既不可以减成四蕴,也不可以加成六蕴,唯识有很详细的解释,而老师以实证体验也给我们说明,五蕴系统的确定性和次第性。就五蕴本身来说,受蕴和想蕴其实很特别,受蕴只是一个受心所,想蕴只是想心所,在所有几十个心所法中,把它们单独提出来,可以意义非常重要。想心所,唯识教义讲,取种种相,安立名言。取相,是对于相的具体确认,心灵借助六识的分别,和心识体验记忆中进行对比,从而安立名言,对于世界名相的确认,而凝固思量心成为认知,这就是想阴的开始,自我的开始。思心所就是心灵领纳诸法,而生的感受,之所以很重要,因为它在参与心意相续过程中,扮演了重要角色,感受体验,在链接心灵和意识中属于纽带,因为意识属于色阴,而心灵属于想阴,而受阴就是桥梁,没有感受的牵引,就不会有心愿对意识的驱动,和意识对心愿的牵引相续。而且由于受阴渲染,而使心识投射的名相世界不单纯是概念,而是鲜活具体,形象生动地让人感觉真实的世界。我们就活在这所谓真实的梦境中。

 

出离生死的道路,在于心灵朝向,因为第七识对于自我的执迷,导致了我们无量无尽的生死轮回。解脱,在于出离心的坚定落实,虔诚心的无上坚贞,否则,意识思维是无力对抗思量心的惯性趋势的,这也是老师说,靠自己解脱生死,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!解脱,需要依靠神佛的力量!也就需要我们的虔诚心!这是真正核心的因素!无上虔诚,就是出离生死的道路!

 

老师:置顶。

 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