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形容我执习气,像打不死的小强,隔一段时间,因某事某人,它可能又冒头,执着一下。刚刚抄完《愿力》,有感而发写几句话。

 

这两天跑到外地别人家的老房子住了一下,偶有闲空,不免会因所挑话头,说一些陈芝麻烂谷子。人家向我打听一位方言正音专家,聊起他的遭遇,作为外人,还会唏嘘一下的。然后又说起专业方面的老师,谈到师资队伍,问到一些情况,那自然是话赶话。说起某人,自然会想起此人刚来试讲时的表现。ta讲的是纪录片写作,当时ta说了一句话,我们就觉得此人有点云山雾罩了,ta说纪录片的解说词要多用动词和形容词,此为一;第二件事,省里评奖,头一晚评委组长开会,ta坐进去,一个人发现不对,微信告诉ta,好像错了,出来吧。ta不走,所有人介绍完各自的单位,问ta是哪个单位?哪个组的?ta答了,组织者说,是不是弄错了?你的通知怎么写的?ta说ta接到的通知就是组长。工作人员懵了,立马打电话,然后给ta台阶下,告知可能工作人员疏忽,弄错了,ta才走出门去;第三件事,大家开评前,各组自我介绍,来自哪个单位,谁都没想到的是,ta说自己是某著名卫视的主播,可ta压根就没进入过相关的领域(事后该卫视此领域的管理者也说,从未听说过此人)。

 

老师在《愿力》中告诉大家,祂能看到灵魂的一切,我们看到的只是外相,包括我说的上面的两人,我们看到的都是外相,甚至于因缘不同,对人的表现评价不同。因缘深的,情感介入多,无论是惋惜,还是反感,都体现着情绪,师言:“世界万象,宇宙自然,人生百态,都是‘心意’分别记忆所投射。”

 

老师可以看到每一个灵魂,心愿动机背后的“思量”。咱们常人看到的相,也只能通过“相”加以揣测,而师,直接看到灵魂的小把戏,他的目的是啥一清二楚。作为普通人,常会在惹恼自己的境中,表达出深深的不满或不屑;其实这都是“业力境界”。业力,可不仅仅是这一世某件事对你的触动啊,它连带着你累劫滚出来的习气,你每一次穿上不同衣服时,反复堆积的情感、分别意识、评价标准。师告诉我们自我是如何形成的:
“主观意愿,与,情欲体验,相互交融,互相牵引。
心灵感受,与,心愿动机,相续聚合,叠加增长。
就形成了,这具身心中,认知世界、感受世界的‘自我’。”

 

修行就是得破自我。自我真不好破,淡两天,强几天,时常出现表达一下他的坚韧。我们靠自己,不可能破啊,靠戒律,那是生生地压着它,并未融化他,不定啥时候,他可能又出现了。老师告诉我们,修行,是得找到自己的灵魂,重要的是“在心愿动机深处,改变‘思量心’的内涵因素。”靠什么找啊?是靠“对神佛的极致虔诚,形成‘愿力’。可以净化‘思量心’中,构成细念的细腻习气。”

 

“这个宇宙中,唯一阻挡你,觐见如来的,只是你的自我‘人格’。”

 

人类的各种情感中,最让人抓住不放的就是各种负面的情绪(都处于喜乐中的话,烦恼早就不见了,内心也早就柔软了),仇恨、抱怨、嗔怒……细想一下,负面情绪中,都有我要得到,我失去了,都在证明自己,还是极度的恐惧与我执啊。它们都是黑暗的。死抱着“我”不放,你怎么会融入圣主天心中呢?你如何让自己变成火柴光,变成手电筒呢?那种“记忆”的惯性,不是一时带来,要消融的是留下记忆的根源,只能靠神佛的力量,这种力量的唤起,是我们自己必须极度虔诚,自己如果是坚硬的壁垒,如何能接受和融入那种爱与光明中呢?借助神佛的力量,净化人格,消融自我,我们才能离断轮回更进一步。
我们宽恕的,不是记忆投射的外在影像,而是那个形成记忆根源的自我。师言:“从始至终,你宽恕的,只是,身心中认知世界的‘你,自,己’”!(本文中引文均来源于《愿力》2023-08-26)

 

外在没有人的,你看到的只是心意分别投射的记忆,想想释然了,这就是一切唯心造啊。为啥,同一件事,有人起反应,有人无所谓呢?那个根源的业境塑造时,曾经的“你”是源头啊,消融了源头的根,你也会同其他外人一样,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境,心放下了,外面的一切都不存在了。

 

愿力,是觐见如来的至宝。

 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