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在讲法中多次提到《四念住经》,佛在《四念住经》中告诉我们要: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,这四句话老师注解过多次,不再重复解释、说明;有时候老师也说,《四念住经》告诉我们:观身是身,观受是受,观心是心,观法是法。那这四句话包含的法义是什么呢?与以上四句的角度和内涵有什么不同呢?
以下做个简单的注解(源自网络):
依四念处修行,可以快速改掉习气,增长智慧
四念处是三十七道品最重要内容之一,也是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方法,在《中阿含·例品例经》中,世尊告诸比丘:“若欲断无明者,当修四念处。”
四念处指的是“观身是身,观受是受,观心是心,观法是法”。也就是要我们如实地观察自己,感受自己,控制自己,了解宇宙和人生本质,以达到解除烦恼,消除习气,增长智慧的目的。
观身是身,就是叫我们真实地认清自己的身体结构和运行原理,说通俗一点就是明白自己这具皮囊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,这具皮囊是怎么生长消亡的。
具体来说,就是内观自己的身体结构,包括皮、毛、五官、骨骼、肌肉、肥肉、五脏六腑、血液、骨髓,大脑、尿液、肠道里面的粪便等等,以及我们从小到大到死亡的整个过程,这些组织的变化,以及我们神经系统(冷热痛痒酸麻痒),呼吸系统(出息入息),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运作情况。
观身是身,能让我们如实地了解自己的身体,明白人体是有机的而精密的组合,不管老少美丑,都不是我们可以干涉的,同时,我们也不能放纵自我,去过度地伤害我们的身体健康。依照身体的运作规律,学会健康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日常生活。
比如当你暴饮暴食的时候,你要想到:“我的胃从我生来就一直陪伴我,当我暴饮暴食,生猛冰热都往胃里面倒的时候,我在享受,而我的胃却在受罪。”如此思维,可以让我们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。
同时通过观身是身,可以了解人的身体不净的,一张美丽或帅气或细滑的皮囊里面充满了各种五花八门的脏器,屎尿屁鼻涕唾液,从而可以让我们的邪淫之心得以收敛。
观受是受,是指我们的情感,包括我们的悲,喜,不悲不喜,以及欢喜、讨厌、气愤、担心、恐惧、悲伤、郁闷等情绪。当这些情绪生起的时候,我们不要去干涉它,而是以一个旁边者的身份冷静地感受这种情绪,仔细地观察它生起的原因,强度,持续的时间,这就是观受是受。
比如你被别人责备了,而错不在你,这时候你会因此而亢奋,情绪波动,心跳加速,肌肉绷紧,语速加快甚至混乱,这时候你要马上要进入到观受是受的状态,跳出这个情绪圈子,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理性地控制自己,让自己恢复平静。
观受是受,可以很好地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,减少自我压抑,如果有轻微的心理疾病,也会有自然的改善作用,对于自我接纳。承认自己的弱点、体谅他人等较健康的心态都会有增进的效果。
观心是心和观受是受是结合在一起的,当自己的各种感受因外境而生起,我们的心就会跟着波动,喜欢的就高兴,讨厌就想回避,气愤就想发火,恐惧就想逃离,郁闷就想独处,如是种种心境,这种情形,要学会转念,先冷静,再回本溯源,发现产生这些情绪的根源,再消除他,这需要不断的锻炼,持之以恒,慢慢地控制自己的情绪,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。
观法是法,就比较复杂了,这是佛法的精髓,涵盖了所有的佛法内容,一言难尽,但我们至少要知道四圣谛,知道人生的苦集灭道的道理,知道无常,知道无我。
在生活之中,随时、随地、每一件事物的当下都可以修习,在日出日落、花开花谢、寒来暑往、生老病死中可以见到无常,身心和合中可以见到无我,而在根尘识相依互动中可以见到不生不灭。
能够锲而不舍地修习四念处,就可以渐渐消除妄想执著,而由于不再有这些执迷、染著,我们就可以从种种烦忧、苦恼的火热中脱身而出,成为一个自在而觉醒的人:智慧明朗,心地柔和,宁静而浸润在当下。
老师:特别好的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