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求完美是我的人格特点,

在她童年的认知中,父母没有及时陪伴和回应,对她的教育又是极为苛刻的,所以在她的认知体验中,希望通过越来越优秀,越来越完美,而不想被爱遗失。

 

每个人格,因为体验的记忆经验,

都有其所执着的,本能去维护的观念。

对于认为学习成绩好,就可以维护自我特殊性的观念来说,不断让成绩越来越好,就是人格所追求的目标。

对于认为赚很多钱,就可以体现自我存在感的观念来讲,拥有更多金钱,就是人格所奋斗的动力。

 

所有自我观念和体验的相续性,

都是灵,因一念执迷的困顿迷惘,

透过心灵形成心愿动机的不断寻觅。

因为迷惘,才会寻找。

因为恐惧,才会攀缘。

以此来维护存在感的迷失。

 

具体来说,

我的人格有她自己的固定标签。

通过经历体验的经验,形成她的观念。

“我的童年没人管,我是被爱遗失的。”

“我有着追求完美的人格特性。”

……

其实,所有的自我,

都是一堆概念体验的标签组合,

我们不是继续给自己贴标签,而是卸下标签。

 

心意自我的构成,

就是观念和体验,

定义是因,感受是果。

遗弃的观念是因,不安全感是果。

概念编织,感受凝聚,

因果相续,轮回不息。

 

遗弃,其实是我自己一厢情愿贴上去的标签,

没有人逼迫我做这个决定。

我有能力对我所见的一切负责,

我所经验到的感受也是我自己的抉择,

我的世界,这唯一决定权,

在我自己手里。

一旦确定我是被爱遗弃的,

完美人格,

也是被我爱遗失的错觉而推动的后续反应。

 

其实我们从来不是,

因为被爱遗落而恐惧难过,

我们只是在爱中迷失,欠自己一个苏醒。

只有迷惘的才需要寻找,

只有恐惧的才需要证明,

只有虚妄的才需要表现。

认清吧,

只有虚妄之物,才要不断维护啊。

她挣扎着不想死去,

推动去寻找,怎样让自己不死掉的方法。

虚妄之物一刻不停地彰显,

一刻不停地诱惑我去信任她。

是我对她的确认,才赋予了她继续凝固境界的能力。

她在她有限的记忆储存中,搜索概念信息,

东拼西凑的关联定义,

解释着童年的她父母没有给出及时的回应,

于是想努力越来越优秀,而获取爱的人生剧本。

她成功地将自己扮演成了完美的受害者,

所以,终于有了充分的理由,

从自定的迷幻剧本中走不出来了。

 

曾经做过一个梦境,

梦境中的我,想走出一个迷宫。

当我有着走出迷宫的心愿时,

我的人格潜意识,为了配合我想走出迷宫的愿望,

就不得不去塑造一个迷宫去配合。

于是,想走出迷宫的想法是真实的,

迷宫是真实的,走出迷宫的人是真实的,

走出迷宫的过程是真实的,

时间剧本是真实的……

离开迷宫的方法,

从来不是如何在梦境中解决梦境,

依靠虚幻解决虚幻,

而是依赖天父真实的力量,

认出梦境的虚妄性。

一旦想去定义、改变、抗拒的时候,

就已经走进“迷宫”了。

 

我是灵啊,

灵与这一切都没有关系。

我去相信她、确认她,

才赋予了影子真实性。

 

我是灵啊,我本来完美,

我不需要证明自己是什么,抑或不是什么,

只有虚妄不实的才需要证明。

我是完美的灵性,而不是完美的人格。

我不需要改变人格的她,我只需要出离她。

 

这世界的唯一真相是,

凡不真实之物,此刻不是真的,也永远不会变成真的。

真相永远不会变。

恐惧罪咎是虚妄的。

只有爱是真实的。

 

祂只是爱,祂只会爱,

祂只会赐我幸福,

除此之外,再无其他了。

我只是爱,如祂一样,

我是因着我的生命属性才能被救赎。

每当我被恐惧罪咎缠缚时,

就表示我已甘愿放弃祂,

每当我深入我是爱的真相,

就会体验到这一真实身份的真实不虚。

 

我们只有两个向导,

虔诚于神,抑或是虔诚于心意人格。

一是心意人格必然引发的恐惧,

另一则是天父带向的轮回解脱。

凡是假的就不可能是真的,

凡是真的就不可能是假的,

只有真的才能给我真的幸福,

这种学习何难之有?

只剩一个坚定的抉择!

 

“我有救赎你的灵魂,出离死亡的能力,你有没有跟随修行者解脱的能力,你有没有跟随我解脱的这个愿望和能力?我是有这个能力救赎你的,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来信仰我?信仰神是需要有能力的,需要你的理性,需要你的勇气,需要你的虔诚,需要你的不顾一切。你是否有这个胆量,你是否有这种决心,你是否能够坚持到底,你是否能够永远不退转?这个就决定了你的灵魂未来的去处。”——天父(心灵疗愈《苏醒》2024-02-22)

 

每时每刻,一起来做出这一抉择。

 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