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常觉得自己一直在寻找爱。小时候,读过一本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小说《爱的教育》,我觉得那才是理想的社会,那才是理想的人际关系。

 

过去有句话,人缺什么,就渴望拥有什么。不懂事时,觉得父母对子女的爱,就是呵护,就是肯定,就是抚慰,当这些没有出现时,觉得“爱”只是个词。于是,周边但凡有人对自己好些,就认为这是一种爱的表达。

 

很多很多年后,读过毕淑敏的一篇散文《爱的回音壁》,文中叙述了孩子们对爱的理解,比方说,给家里的大人拿了拖鞋,倒了杯水,大人说,真是好孩子。帮妈妈买了醋,妈妈说,闺女能帮妈干活了……一个孩子给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,奶奶见人就说,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。毕淑敏总结到,孩子们在被需要时,体会了浓浓的爱。

 

我觉得我对爱的认识,一定有包容,一定有温暖,一定有回味,一定有付出,很重要的是,要有父母的肯定与鼓励。在爱中,人是放松的,恣意的,欢愉的,而我恰恰这些都未有,所以一直想着什么是爱。

 

作为人啊,我们天生地会把出现在身边的关系做定位,不同关系,我们期待不同。至亲的人,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能感受到爱;关系不错的朋友,也是因为彼此有爱,我们才可能成为朋友;八竿子打不着的人,你根本不会期待ta会对你付出爱。所以,爱,表达着关系的远近。

 

可是人类的爱,也只是情感的抚慰,它满足的是,你在特定环境下,特定状态中的情感期待。这种爱,有深浅,有色彩,有牵挂(彼此),有索取,有分别,大多在因缘中生灭。人,最可悲的是啥?就是与我们形成亲密关系的家人、朋友,未见得与你就是善缘,你所期待的爱,可能因前世因果,而变得枯竭或者冷漠,所以会失落,觉得“你”不爱“我”“你”对不起“我”,父母是亲生爸妈吗?我们没有在亲密关系中找到依托,对“爱”失去了信任。

 

想想,如果不遇师法,我们的爱,局限在自己的认知里,认为爱是有范围的,有关联的,还记得那句很著名的话: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。这是人间的真实!可事实呢,囿于人间因果,你当然无法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,你也无法生出真正的爱。

 

师在《工程》讲法2024-02-05里,有一句话:“离分别的,寂然不动的,纯然纯净的接纳,那就是爱了。爱是没有表现的,任何有所表现的,都是爱被因缘所牵动,呈现出来的,在那个生灭境界当中,爱永恒的性质,那个性质就是宽恕与释怀。当你在磨难当中释怀了,磨难对于你的伤害,那本身就是爱的接纳。” 

 

看看,大多数人对爱的理解,都是片面的,我们会释放一些爱,但是是因关系和环境促发的,而真正的爱不是索取,而是在各种磨难中的宽恕与释怀。前世因缘,我们无法改变,而接纳这个果,并宽恕一切境,不再牵挂和隐藏,那是真正用爱,化解了一切境对心的羁绊。

 

以后时刻记着:我佛慈悲!如来爱我!圣主是爱!圣主爱我!如来是爱!如来爱我!

我们都在祂的大爱中,还去其它地方找什么爱呢?哪种爱,有祂的博大和深远呢?依托于祂的爱,我们在温暖中融化渐冷的心,我们不再攀缘外境,不再挂记得到与失去,在祂的爱中,我们释怀一切,打开心锁。

 

顶礼伟大的圣师对众生的救赎!

 
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