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再给你们说一下,灵魂不是你的意识啊。你的意识相信我,那是通过你概念的论断,通过你体验的反复的验证:当你的体验的记忆,反复地验证了,对我体验的这种印象;当你的意识的概念,通过别的意识的概念,对于我讲出来的法的这种概念,进行了反复的论证;当你的体验和概念相续而成的思维与人格,对于我进行反复地论证、验证、分别之后,形成了信任。那个是属于你心意的概念和体验的信任,那是你人格的信任。

 

你人格的信任啊,建立在体验和概念之上,也会因为你的概念的转变和你体验的转变,而瞬间崩溃,百分之一万的事情,这个话我说得很绝对。你们说:“老师是真神,老师是大菩萨,为什么?老师人品高洁,老师修行三十年,没有收过任何人的财,没有收过任何人的供养,没有收过任何人钱财;老师三十多年来,受人的极尽的侮辱攻击,老师没有为自己辨别过,没有去跟别人,起过冲突和矛盾;老师热爱国家、热爱社会,是一个旅居海外的赤子之心:老师人品高洁,我信老师。老师讲出来的法呀,跟佛经高度一致,虽然可能语言文字不一样,但背后那个义,和对于佛法论述的方向,是一模一样,所以我相信老师。”

 

这个是你的相信,一个是基于你对于修行者高洁人格的体验,一个是基于你对佛经概念文字的记忆,通过这两者的结合,你开始相信了这个修行者,是一个纯粹的、真正的具有证量的人吧。


好了,明天有一个人曝光出来了,我跟某一个女人上床的一个视频,现在这种视频很容易制作的。你瞬间,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,第二个反应是有可能,第三个反应,你就会发现,你内心对于我的信任啊,瞬间打了50%的折,百分之一万的事。

 

然后后天,你又听到一个人,公开说,“谁谁谁,收了我的一万块钱,他打着什么样的名义,我这地方有视频为证的!就是那个自称真神的人,收了我一万块钱供养,而他却说他自己不收费,他是个骗子”。你这一听,对于我的信任感,对于我内在的那种确定感,瞬间连10%都不剩了。

 

那么我讲的那些究竟法义,对于你来说,你瞬间就推翻了,为什么呢?“一个人品如此糟糕的人,怎么去讲出那些究竟的法义?那些究竟的法义一定是他偷的,一定是他编造的,一定是他……或者是别人写出来之后,他照着念的”,你一定会这么想的。因为人类所认为的“信任”,不值一提。在修行者来看,那些信任啊,就好像是,水上的一个气泡一样,不用针去戳它,它自己就破了。

 

我要的不是那种信任,神也不可能基于你人格的信任,将你的灵魂,救赎出生死的,因为这些信任,是不堪一击的。在我来看,那个就是一种笑话。你们说你信仰你们的老师,相信你们的老师,你们对于我的相信,那是一种笑话。在我来看的话,你的这种信和不信,对于我是没有丝毫重量的。我说的是灵魂的信,灵魂的信啊,是在你的意识之下,是在你的认知背后,是你生命的一种本能的感知力。

 

你们看,自从有佛法以来,自从有宗教以来,古代的历代圣贤们,留下了汗牛充栋的,数以十万计、百万计的经书,没有哪一个觉悟者,将灵魂说得这么清楚。祂们是以祂们的宗教的术语,在描述灵魂的状态。反过来讲,描述这种灵魂状态的很多人,绝大部分人,99%的人,他并没有超越灵魂,他本身还是灵魂的状态,他没有办法去阐述灵魂的来龙去脉的。

 

阐述灵魂的人,一定是超越三界的人,因为从三界形成的那一瞬间开始,就有了构成灵魂的,最原始的那个因素了。那个因素称为什么呢?称为人的“见精”。就说是,你们现在能看到我,现在灯关了之后,你们看不到我了,你们依旧内在看到了你的心意的看不到;你们现在睁着眼睛看到我,你的内在依旧有一个知道你的心意看到我那个“知道”,明白了吗?现在灯关了之后,你们看到我了之后,你们内在依旧有一个,知道你的心意看不到我那个“知道”,那个就是人的见精,那个是灵魂的本体。

 

见精对所见,形成的细腻的记忆,形成了习气;见精对记忆形成的细腻的分别,形成了细念;细念与习气相融、交织,牵动着这个见精,形成的这种见精的不停的变幻,不停的延展,不停的相融,形成了时间与空间。

 

在见精呈现出来的时间与空间当中,对空间的细腻分别,对时间的刹那间的微妙体验,形成了众生,这个就是所谓的灵魂的原始。而你们今天的灵魂,就已经是那些最原始的灵魂,经历了无量劫岁月的沉淀,形成的汪洋业海当中,被业风的这种习气,刮下来的业潮,那种业潮,形成了你心灵认知背后的感知力。

 

这个感知力呀,在你的身心内在,他有一种对你身心内在的自我审察的作用,他有一种自我觉醒和自我反思的能力。这个自我反思,并不是你的意识,想“我现在做错什么事了”;并不是你的内心的认知,认知到自己的良心不安了;而是在你的认知背后,有一个可以看到你认知,这个“看”却无悲无喜,无哀无怨的一种“品鉴”感。就像品鉴一个商品一样,就像品鉴一个——这个果脯的味道怎么样,这个果脯的形态怎么样,他是一种品鉴力,这种品鉴力就是你的灵魂。

 

他对你的心意人格自我,对你的意识认知的分别,有一种本能的、先天的距离感。记住了,你的灵魂,跟你的人格自我,是有距离感的。这种距离感呢,他因为不受到你人格自我的,这种……

 

当然,我说的这个是修行者了。这种修行者的灵魂自我啊,这种灵魂的感知力,因为通过长期的持戒,净化六根六尘,对于感知力的这种牵动、裹挟和熏染,这种灵魂和心意人格,形成了距离感。这种距离感,就不再被你的人格的心意和意识头脑的记忆呀,所牵动的时候,这个内在的感知力呀,他就会对自己的生命,对自己的存在,形成了反思能力。这个反思能力是什么东西呢?就是对于天堂的记忆。

 

这个记忆,就是我们所说的“悟性”。听到一句佛经,我若有所悟;我听到一句禅语,我内心动了一下,停止了一下,若有所悟,若有所感,若有所得。那个“得”是什么呢?那个“悟”是什么呢?就是你的感知力和身心分开了,不被身心自我带动的那一瞬间,你的感知力当中,苏醒了你对生命,对天堂的最原始的那个性质的记忆。那个记忆称为“悟性”,因为那个记忆的,祂记忆的是无生无灭的空性。明白了吧,所谓的“悟性”,就这么来的。

 

所谓的“悟性”,就是你的灵魂,在你灵魂深处的感知当中,记起了你对法界那种空性,对于天堂光明的,久远劫的似曾相识却极其模糊的一种回忆,那个叫“悟性”。悟性一定是脱离你的意识分别,他一定不是你的意识分别可以触及的,那个才叫“悟性”。能够被你的意识分别触及的,能够被你的认知所判断的,那个就不叫“悟性”了,那个叫“境界”,知道吧?而悟性一定是超出于境界的。

 

悟性的性质有两种:一种是悟起了佛法背后,所指向的那种空、明、圆满,又无生无灭的智慧性,那个就是,在佛法当中称为“了悟了”,身心脱落,当下了悟了;第二种就是,灵魂感知力忆起了天堂的永恒,天堂的光明和无限的圣爱,那种悟性可以让灵魂,瞬间沉浸到安宁和光明的当下,那也是一种成就。这两种成就,性质一样,都是解脱的性质;程度不一样,天堂的程度更接近于人间,而空性的程度完全超越了三界。

 

所以我给你们讲啊,对于我这个修行人而言啊,我说我是一个大菩萨,我说我是一个真神啊,是很谦虚了。因为我是很想不谦虚的,我是很想借助人类心意的这套体系,将生命完整原始的原貌,告诉给人类的,但是我没有办法不谦虚,因为人类没有这套体系。

 

就像那个竹篮,我也是用竹篮的这套体系,给你们讲述着光明的,给你们讲述空性的。可是竹篮还能勉强地描述光明,因为竹篮它那个材质,还能够承载温度,还能够反射光亮,但是它没有办法去承载虚空了,你们知道吗?

 

在这个修行者的内在,我真正的生命的实相啊,是完全的没有自我的存在的。没有光明,也没有天堂;没有见精,也没有细念;没有习气,也没有业海;没有时间与空间,也没有时间与空间轮回的,曾经的我自己。没有人间的心意感知,也没有人间心意感知背后的感知力;没有感知力所延伸出来的经验与认知,也没有认知和经验形成的心灵;没有心灵推动的心识愿望,也没有心识愿望,聚合六根形成的自我体验;没有自我体验,也没有意识概念;没有意识记忆的思维,也没有自我的“眼耳鼻舌身意”,以及“色声香味触法”,构成的六根六尘六入六识的十八界。

 

我从来没有生过,也从来没有灭过;一切诞生与熄灭,在亘古原始的、无生无灭的大智慧当中,从来没有真实发生过。而那个大智慧的普照十方的圆觉的清澈,那种如目光普照十方三世,不动不移的当下的圆满,对于我真正的自己而言,那个是种障碍。也就是说,法界大菩萨的、诸佛的圆觉十方的纯智慧性,那种纯空性的、普照十方的、明晰普照的觉性,在究竟的实地当中,祂是一念错觉,祂本身并不存在。

 

我没有办法用语言和概念,触及实相;是实相当中,从来没有语言和概念的真实性立足过。“祂”不可说,并不是因为“祂”不能说,而是没有任何分别,可以触及到“祂”,“祂”却在一切分别当中,如如不动、无生无灭。

 

就我现在说的那个最究竟的,根本的……不是人家常说“当下放下”嘛——当下你放下,当下放下了之后,你觉悟了。可是实相当中,当下就没有发生过,当下更没有一个让你放得下的“当下”;当下就没有一个可以让你放得下的东西,那个叫“当下”;而当下本身,在实相当中,也从来没有形成过。

 

我实在是没有办法,给你们去讲,那个究竟的实相是什么样的。我所能讲到的,就是佛经里面所能够以语言表达的,这种无生无灭、无来无去、无垢无净、不增不减的,观世音菩萨在《心经》里面讲的那种觉性:

 

“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,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法,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,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,亦无老死尽,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。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”——大菩萨的这个圆觉智慧境界。

 

可是这个地方,距离修行者真正的那个原始的本来面目啊,那个是具有性质性的差异。就是法界这种圆明十方,大菩萨的境界,在究竟的悲能那个地方,属于错觉,祂没有根的,祂只是一念错觉。

 

就像是我前一段时间,我给你们讲法的时候讲过的,我不知道我是谁。因为宇宙当中从来没有……就说是生灭轮回的三界当中,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“我”诞生过。圆觉十方的法界的那种大智慧,祂只是我原始本来的一瞬错念。或者说,整个十法界是我的一瞥所现,而一瞥所现的十法界,就与我本来的面目,有了性质上的差异。他们是错觉,他们是生灭,他们是可以被触及、被描述的,而实相是不在触及和描述之中。实相与幻相,只是一瞥之间的差距;而这一瞥,却分开了“本来”和“虚构”的本质区别。

 

释迦牟尼佛当年讲到了这个地方,但是祂从来没有说过这个地方。阿难问释迦牟尼佛:觉性之上还有什么?释迦牟尼佛说:觉性之上啊,还有寂灭。但是那个跟众生没有丝毫关系了,那是如来与如来之间的事。

 

我作为一个人间的修行者啊,这个是在向你们示现我是个修行者。实际上从生命的本质来说,我对人间一点点兴趣都没有,就好像你们在大街上,看到了一个醉汉的呕吐物一样——他喝醉了,吐了一地,你们看到他吐到地上那些污秽,就是我眼中的人间。我之所以说是,在人间给你们讲法,展现着一个修行者的智慧与品德,展现着一个修行者的素养和追求,目的是给未来的历史当中,几千年的历史当中,寻求解脱死亡的灵魂,一条路而已。

 

对于我而言,我生命真正的渴望,是回到我自己原始的那个地方,那个悲能,那个才是我自己。而那个悲能,我今天,即便是我现在已经开始苏醒过来了……就这一会儿我说话的时候,跟刚才一个多小时之前那个我,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,现在我说的话,背后开始有光了。

 

我要回到那个地方去,因为那个地方,才是我生命的本来面目。但是即便这样,像现在此时此刻,已经苏醒了生命天堂的,这个天堂之主,这个具有空性智慧和无限生命之光的,这一个真神,我现在以一个真神的生命的体验,去看那个悲能,那都是我无法想象、无法猜测、无法触及的信仰。就是悲能那个境界,对于真神而言,“祂”是我的上主,“祂”是我的圣主,“祂”是我的信仰。


——摘自心灵疗愈《苏醒》2024-02-22

返回
顶部